肖伊绯,男,1975年出生于四川成都;职业作家,独立学者。曾供职于西南财经大学,九寨沟管理局,新潮杂志。肖伊绯访问记600字全文主题鲜明,立意深远。
肖伊绯访问记600字:顾氏手迹
问:据说这个卷中讲义本的发现,很是经历了一番周折。它是怎样漂洋过海、最终到达您的手中?
答:卷中讲义本的发现历程,用一句老话可以概括——踏破铁靴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。在我开始着意搜集一些民国大学讲义的近两三年间,就一直在暗自留意这册讲义本——有些学者则还将它记录在案(胡颂平编《胡适之年谱长编》时提到过),有些学者认为它“已不可寻”(原北大哲学系主任楼宇烈语),更多的学者则语焉不详。可以这么说,国内知识界目前还没有人确认,亲自看到过这本书。我先是通过一些书友、书商在国内搜求,一直不见踪迹。后来据一位杭州的书友称,他在日本书市里曾见到过胡适的讲义本,也的确是《中国哲学史大纲》讲义本。但只有“卷中”一册,当时他以为是没有成套的“残本”,所以没有购回。得知这一消息后,在我的多次劝说之下,经过多方努力,最终促成书友重新找到日本书商,通过网络汇款,终于购得此书。之后,我们相约在杭州虎跑喝茶,就在弘一大师纪念馆后的一所茶园里,我第一次见到了这本梦寐以求的讲义本。我用一部清代刻本《桃花扇》,与书友换得此书。遥想去年此时,当时也是阳春三月,那一天可以用春光灿烂、心花怒放来形容。
问:讲义本中的批注作者,您初步考订为顾颉刚,能否简略地论述一下理由?有没有硬性的考订结果比如经过专家验证过的笔记核对?
答:讲义本批注者为顾颉刚,出自三个方面的参照,一是顾氏大量存世的手迹可资比勘,二是从批注内容确实体现了顾氏学术思想(皆对应于《汉代学术史略》),三是批注的细节涉及校对排版等技术环节(非胡适密友不可能如此细致)。先从笔迹鉴定上来看,顾氏书法有四大特征,一是字形有略微左倾的重力感,通篇章法周正但始终能感受到这种左倾的力度;二是藏锋多、露锋少——比如末笔弯勾多处理为斜折不勾,末笔为捺时多处理为顿点收笔等等;三是单体连笔居多,笔速较快,通篇连贯感较强,但字与字之间很少连贯;四是偏好采用简体,但不彻底,往往简繁体同时使用。顾氏手迹影印出版物较多,我本人及友人也收藏有顾氏手批的多种书籍,所以对鉴识顾氏手迹还较有把握。
肖伊绯访问记600字到这里就结束了,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?